2019-12-09 | 大灣區
【明報社評】在香港暴亂持續5個月且沒有停息迹象之際,粵港澳大灣區第三次領導小組會議在北京召開,小組組長韓正副總理提出4個「要切實抓好」的任務,當中有精準針對粵港融合的關鍵問題,但更多的是針對挽救香港時局「惠港措施」,雖然兩者並不矛盾,但予人感覺是CEPA(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翻版,跟大灣區原來目標有距離。 韓正在會議上提出的任務,包括努力在關鍵核心技術創新上取得重大突破;加強設施「硬聯通」和機制「軟聯通」;更多惠及廣大民眾,尤其是港澳年輕人的民生措施;打造粵港澳三地緊密合作的結合點和經濟發展的支撐點。 官僚程序拖慢窒礙發展...
2019-12-08 | 大灣區
【Now新聞台】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指,香港未來可以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內創科企業的集資渠道。 陳茂波在網誌撰文稱,持續半年的社會風波重創本港經濟,但對金融市場影響仍有限。 他說,去年四月改革上市規則,容許同股不同權的企業來港掛牌集資後,阿里巴巴是首間透過同股不同權架構來港上市的公司,集資額達900億元。 他又說,至今透過這個方式來港掛牌的十多家公司,市值超過五萬億元,相信可以鼓勵更多創科企業來港上市,尤其在粵港澳大灣區規劃下,香港可以擔當內地和世界資金連接窗口,協助大灣區內創科企業集資及再融資,扶助企業發展及壯大。 Ref:...
2019-12-07 | 大灣區
【明報專訊】昨日傍晚收到創夢天地(1119)一份新聞稿,主要講這間騰訊(0700)、賭王「四太」兒子何猷君等有份投資的手遊及電競公司,最近向大灣區共同家園發展基金(下稱大灣區基金)發行3000萬美元(約2.34億港元)本金的可換股債券。 購創夢可換股債 稱發展電競業...
2019-12-06 | 大灣區
國務院於今年2月出台《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銳意將三地打造成新型智慧城市群。香港貿易發展局主席林建岳,出席「《香港 01》2019 經濟高峰論壇」時表示,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關鍵在於互聯互通,局方將以三大策略協助推動大灣區發展。 基建對接有助多地協作...
2019-12-05 | 大灣區
日前在北京舉行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會議上,確定了三大類16項惠港政策,有利於進一步推動香港與內地融合。兩地融合在當前本港動亂期間更有更大更多的意義,影響為何值得探討。 惠港政策推動兩地融合 三大類政策中首類是惠市民七項,進一步方便北上港人的置業、子女教育及金融服務等。次類是扶業界六項惠及本港法律、建築、保險、發債等行業北上營運。第三類是強創科三項以方便兩地創科合作,主要是加強對「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的支持,和方便兩地的科研合作。...
2019-12-04 | 大灣區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國家發展藍圖中的一項重大戰略部署。國家於今年2月18日頒布《規劃綱要》,標誌着大灣區建設邁上新台階。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聶德權認為,香港是大灣區內最開放和國際化的城市,更享有「一國兩制」的優勢。不過,面對反修例運動的影響,港人對內地深感抗拒。政府如何處理推廣大灣區的工作? 交通便利發展潛力高 市場具吸引力 粵港澳大灣區由廣東省九個城市和港澳特區組成,地方面積達56000平方公里,人口超過7000萬,生產總值達16000億美元。地區經濟發展潛力大,開放潛力高。...
2019-12-03 | 休閒生活
上日提到,返內地退休從來都是港人退休規劃的其中一個選項。無他,內地始終是中國人的地方,整體生活水平又比香港便宜(除非是幾個大城市),如果選擇在廣東省退休,更可享交通上的便利,客觀條件上絕對有優勢。 如果大家真的以此為選項,以下幾點值得大家留意。 首先,隨著中港融合,內地不斷提高港人在內地的福利,最突破的一項措施,莫過於港人現在可以在內地申請居住證(不止港人,澳門和台灣同胞也可以申請,此措施由去年9月1日實施)。有了這個居住證,我們在內地就可以在社會保障、醫療、教育、就業和營商等幾方面跟內地人看齊。...
2019-11-30 | 國策
由今年6月反對《逃犯條例》修訂開啟的抗議運動仍在香港持續。11月6日,中央政府公布了16項支持香港居民到大灣區發展的新措施。在此之前,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剛剛在北京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主管港澳事務的國務院副總理韓正舉行了會晤。 16項新措施包括,香港居民可以在住房和教育方面享有與大灣區內地居民同等待遇;支持香港居民在大灣區城市的居留和醫療;建立跨境移動電子支付和理財通機制;以及在法律、建築、保險監管等專業界別擴大兩地交流,並加速創新及科技合作等。...
2019-11-28 | 國策
11月25日上午,港珠澳大橋海事局正式成立揭牌。官方介紹,這是海事部門為保障港珠澳大橋安全和過往船舶航行安全,增強大橋水域海事執法力量部署的一個重要舉措。 據《央視新聞》報道,為應對複雜的水域情況,港珠澳大橋海事局增配大型海巡執法船艇,該船最高時速可達30節,具有反應速度快、機動性好、抗風能力強等特點,適應海上巡航、應急搜救、安全警戒等多種任務場景,該船的列編有力提升了大橋水域海事執法裝備水平。此外,還設立了一個24小時的電子巡航室,對整個大橋水域實施24小時的巡航監管,目標遠程處置,巡船精準執法,做到精準監管精準護航。...
2019-11-27 | 國策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敖敏輝 廣州報道)據悉,本次大會吸引了航天科技領域眾多重量級院士和專家,除了包為民外,還包括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運載火箭與戰略導彈控制技術專家劉紀原,中國工程院院士、科技部原部長、資源遙感學專家徐冠華,中國工程院院士、空間技術專家戚發軔,中國工程院院士、運載火箭與航天空城技術專家龍樂豪,中國工程院院士、衛星總體技術專家范本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楊利偉等。他們認為,粵港澳大灣區包括航天科技產業等領域的科技創新,有着明顯的優勢和廣闊前景。...